云南经济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东南亚等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同时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但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率较低,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高,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人均GDP和消费、出口等多项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
云南省应立足区位优势,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成为区域贸易集散中心。同时作为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后花园,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开拓文旅创新、养老医疗新局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改革突破藩篱,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吸引民营企业家的排头兵,打响“云南效率”“云南服务”和“云南诚信”的营商环境新品牌。
1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东南亚等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多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合作平台,云南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云南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交汇地带,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省份,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云南省GDP达2.90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9%,位居第18名,处中游水平。GDP增速为4.3%,高于全国的3.0%。人均GDP为5.22万元,位居全国23位,大幅低于全国的8.57万元。
从横向对比角度来看,2022年云南省三次产业占比为13.86:36.16:49.98,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9:52.8相比,第二、三产业的占比相对较低;从纵向时间维度看,云南省三次产业占比从2013年的14.65: 38.99: 46.36逐渐调整为2022年的13.86:36.16:49.98,结构升级相对较慢。下文将分别对云南第一、二、三产业进行详细分析。
云南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高。2022年第一产业GDP为4012.20亿元,同比增长4.9%,略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增速4.1%。实际上,从2010-2022增速趋势来看,云南几乎持续高于全国,多项产量名列前茅。比如2020年花卉产业综合产值830.2亿元,鲜切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云南核桃产量148.6万吨,是全省种植面积第一大经济作物,居全球首位;咖啡产业综合产值311.4亿元,产量13.1万吨,占全国的95%以上;2021年茶叶总产量46.6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还有中药材,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云南省办公厅2022年7月发布的《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制定三年目标:到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930万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87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3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附加值、品牌影响力、持续创新力显著增强。云南省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云南省第二产业波动较大,但增速快于全国。从趋势上看,2011-2019年工业增加值整体高于全国,2020和2021与全国持平,2022又出现明显的回升。“十三五”期间,云南工业增加值从全国排名23跃居到第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8%,奋力直追。2022年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7.7%,高于全国平均增加值(3.6%)的两倍。
分具体工业类型来看,云南省制造业发展较好。2014-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7.33%,高于全国6.57%。其中2022年全国制造业增速3%,明显下行,云南省仍在7%以上,显示出其韧性。云南省政府在2022年5月发布的《“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到从“十二五”末到“十三五”末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从0.29万亿元增长至的0.4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6%。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465.03亿元,增至2020年的1008.8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1.4%。预计到202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0亿元,并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12%。
绿色能源是云南省重要支柱产业。根据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云南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绿色能源装机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占全国比重超过85%,绿色发电量3309.9 亿度,占全国比重90%左右。云南省政府在2022年7月发布的《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中提到,绿色铝,硅光伏等有色金属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快速。铝产业一直是云南的重要金属加工基地,2022年全省建成电解铝产能537 万吨,电解铝产量占全国1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增加值同比增长15.7%,远高于全国增速6.3%。在过去十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增加值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云南省重要产业:医药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发改委在2021年1月发布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称,国家对云南省绿色铝、绿色硅的发展高度重视。去年云南政府工作报告也称,将加快打造云南为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到2024年,全省铝合金化率达到90%左右,率先打造形成2—3个绿色低碳高端铝产业园区,绿色铝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左右,成为国家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医药制造业发展潜力大。云南市值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中,有三家医药制造企业,其中包括龙头企业云南白药。2022年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0.5%高于全国的-1.4%。云政办在2022年3月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中阐述,云南作为中国的“药材之乡”、“生物基因宝库”,是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和民族医药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发现,全省中药材资源种类有6559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51.4%,为此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创新,开放合作,预计2025年,将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加值保持在10%左右。
烟草制品业发展稳定。2015-2022年云南烟草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且保持正增长,全国烟草制品业数年负增长。2022年,云南省烟草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增长率-1.7%。烟草制品业作为云南的支柱产业,省政府在《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中提到,云南省作为全球最大的烤烟产区,烟叶产量占全国的45%。未来云南政府将持续巩固云南烟草“第一车间”优势,到2025年,全省烟草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到2030年达到1800亿元。保持云南卷烟品牌占国内市场20%的比重,持续巩固云南卷烟品牌国际市场规模、一类烟规模、优质烟叶规模主力军和领头羊地位。
云南第三产业占据GDP的半壁江山。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占比从2014年39.47%上升到2022年49.98%,并在2018年达到峰值53.23%。其中批发零售业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23.7%下降到2021年的20.75%,但依旧是占比最大的产业。房地产业占GDP比重虽然呈现上升趋势,由2010的2.89%上升到2021的6%,但依然远远低于全国水平,2010和2021占比分别为,5.66%到6.75%。在2021年批发零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为20.75%,房地产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分别为11.91%,11.09%和9.12%,可以看出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业作为云南的支柱产业,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文旅产业增加值从 1288.31亿元增加到3430.97亿元,年均增长27.7%。2022年,全省接待游客8.4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104.2%,实现旅游总收入9449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85.6%,恢复程度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名列前茅。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云南省政府在2022年5月发布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将着力构建“一环”“两带”“六中心”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环”为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两带”分别为建设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建设金沙江生态旅游带,“六中心”分别为昆明国际旅游中心、大理苍洱国际旅游中心、丽江古城—玉龙国际旅游中心、西双版纳景洪国际旅游中心、保山腾冲国际旅游中心、建水—元阳国际旅游中心。并力争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总收入达到2.2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3.7%左右,产业增加值突破3500亿元,年均增长11.8%左右,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以上。
云南民营经济贡献比例排名靠后。根据《十三五期间的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1411.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6.5%,民营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为52%,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户数为1098家,与全国相比明显较低。随着十三五期间基建的提升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由于国家对双控政策的严格深入,云南省为加快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对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节能要求更为严格,促使中小民营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云南省政府将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民营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4%。
云南省固定投资完成额占GDP比重持续高于全国。我们用全国和云南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作为衡量标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云南固投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69万亿元,年平均增速14.97%,高于全国的7.46%。近十年,固投占GDP比重平均在85%,远高于全国的65%,且在2017年达到峰值(99.94%)。据2022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是金融业,为258.8%,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有色金属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速分别为40.3%/82%/50.9%,烟草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下滑28.7%和23.5%,但增速都相对较高。根据云南地方金融管理局今年3月发布的公告提到,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3.2亿元,增速居全国第一。
房地产投资方面,近十年云南房地产完成额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和2022年降幅明显。2010-2020年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整体高于全国,尤其是2011-2014年和2018-2019年最为明显。从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的时间点之后,云南省投资降速快于全国。受此影响,2010-2020年云南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占全国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占比达到最高,为3.19%,之后不断下降。
从消费方面来看,云南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并未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2013-2021年云南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全国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增速基本略高全国水平。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3-2022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和全国趋势十分相近,且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由2013年的1.74%逐步升至2022年的2.46%;2022年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38.84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0.2%,低于全国增速1%。
从消费结构的增速上来看,建筑及装潢制品为主要消费项。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 2022年各类消费品中,除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速下降14.5%和3.6%,云南大部份商品都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速,粮食及食品/金银珠宝/中西药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类等保持正增速,增速分别为5.5%/14.6%/15.3%/18.2%/19.3%。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2%,电商发展迅速。
云南省重视新能源汽车销售,2021年11月,云南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内容提到云南省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7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链条。云南省政府将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并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企业均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产销规模、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具备年产35万辆新能源汽车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2022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云南省将持续鼓励汽车消费,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出行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同时提到,云南将全力稳住传统消费,大力发展新型消费,积极鼓励服务消费。具体包括推动文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鼓励绿色消费,推进网络消费
房地产消费方面,云南省商品房销售价格低于全国,下降速度快于全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2022年云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出现两次负增长:2014-2015年2021-2022。受疫情防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2021云南省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显著下滑,同比下降20.1%。2022年进一步下降至-24.3%,与全国增速(-24.3%)一致。云南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也下降至2.16%。2013-2021云南省商品房平均售价增长趋势与全国相近,但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房销售额也与全国趋势基本相近,2010-2020年云南省房地产销售持续增长,但在2021年出现显著的下降, 2022更进一步下降至1999.37亿元,反映出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云南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较为剧烈。
我们通过租售比指数(房价指数/房租指数)来刻画租金与房价比值变化。2001-2021,云南租售比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慢于全国增速。云南租售比在全国20省市排名中,较为靠后,且远低于全国租售比,可以看出云南省房地产泡沫较低。
云南省出口潜力巨大。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统计,从进出口增速来看,2018-2022进出口总额保持增势,其中2018年增速最快,同比达到24.68%。2022年进出口总值达334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3%。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2022云南省出口总额出现逆增长,同比下降8.7%。从出口来看,2018-2020年云南省出口总额增速明显高于全国,2020年时云南省出口增速为46.4%,远高于2020全国增速4.01%,2021年之后就落到全国水平之下。云南省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持续较低,2022年云南省出口金额占全国比重为0.67%,在全国近20省市排行中,排名位居末游。
从外贸结构来看,单晶硅切片和机电产品出口成绩亮眼。2021年全省出口机电产品633.5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全国增长率20.4%。其中,手机、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附件和电子元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5%、50.1%和35.1%。2022年,云南省出口单晶硅切片83亿元,同比增长168.6%,是云南省出口最大单项商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1%。
云南人均产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人口持续迁出。2003-2021年云南人均GDP持续低于全国水平,趋势上差距逐渐增大。2022年云南人均GDP为61716元,远低于全国的85698元。在同年全国省市人均GDP排名中,云南居于中下游水平。
我们用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差额减去近十年云南省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来近似表示常住人口净流入,云南2010-2020年常住人口净流入为负164.62万人。近十年数据来看,云南迁入人口增速持续为负,且在2020年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比下降0.98%。2010-2021云南年末常住人口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增速,2022年出现回流,年末常住人口增速为0.06%,略高于全国增速0.03%。云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0-2019年间维持在0.65%左右的增速,但2020增速降至0.3%。
从人口结构来看,云南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根据云南省2022国民经济统计公报,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1.68%,低于全国水平(14.9%)。我们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为全国各省市进行排名,在31各省市中,云南居于末尾,老龄化程度较轻。但根据云南政府“七普”发布会,60岁和65岁以上的比例较六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老龄化问题有所加剧。为此云南政府扎实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完善以医疗卫生机构,深入推进医养结合。2022年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到,随着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参保率达到90%;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2016-2020年间,全省建设养老机构1168个,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建有一个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
云南省城镇化发展程度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2021年与全国对比,云南城镇化率增长趋势接近,但持续低于全国水平。2013-2022年间,云南城镇化率增长了11.73%,增长与全国(11.49%)的基本持平。但从全国31省市2021城镇化率排行来看,云南城镇化率排名末尾。2022年,云南省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至51.72%,远远低于全国的65.22%。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应对目前城镇化进程较慢的问题,根据省政府印发的《走好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云南省将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规划引领城镇空间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不断放开放宽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条件,逐步实现了落户零门槛,完善健全居住证制度,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1.4 资金端看,净存款出现背离,贷款需求较弱
根据央行的数据表明, 从近十年的云南省和全国净存款(存款和贷款的差值)趋势来看,2013-2018年,云南人民币净存款较快增长,全国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2018年之后趋势与全国背离,总体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背离原因主要是企业存款下降造成的。
我们首先将云南省人民币净存款拆解为贷款和存款,云南省的贷款主力正在从住户贷款过渡到企业贷款,但与全国相比,企业贷款需求也较弱。我们再将贷款拆解为企业和住户两个角度。企业端看,2016年-2017年,云南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国,从2018年开始,云南企业贷款增速持续低于全国。住户端看,近两年受房地产收缩影响,云南居民贷款增速出现大幅下降。2022年4月,云南住户贷款首次被企业贷款增速反超,贷款拉动项正在从住户贷款转换为企业贷款。
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发布的《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22)》中显示,云南省在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达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10.58%,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从企业贷款结构来看,涉农企业、普惠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均大于各项贷款增速,尤其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力度较大。2022年,云南省金融工作关键突出一个稳字,即总量稳定增长、结构稳中有进、价格稳中有降,为云南稳住经济大盘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了更好聚焦科技创新,2022年末,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8.54%,约为全省企业贷款增速的4.9倍。在稳企业保就业方面,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复合增长24.30%,贷款户数累计增加50.91万户。
从存款结构来看,2018年以来,住户存款与企业存款平均增速均低于全国水平。2016年至今,云南省住户存款增速一直呈缓慢上升态势,总体略低于全国。2022年住户存款同比增长为12.74%,略低于全国增速17.33%。2022年2月9日人民银行昆明支行举行的云南省金融运行情况发布会,提到2020-2022年全省本外币存款年均复合增长6.26%,其中,住户存款累计增加5843.46亿元,全部存款增量贡献度达到88.60%。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处长雷一忠表示,定期存款快速增长反映出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消费及投资需求不足。政府将在之后的工作中宏观调控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消费稳步回暖。
企业存款增出现较大波动,自2018年以来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且两次出现负增长。2018-2019年、2021年间、2023年至今,企业存款增速放缓,跌至负增长。主要是过去几年云南省地方城投债务增长过快,政府为了偿债而减少了企业存款。同期,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2023年企业存款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出现大幅上升,在住户存款增速与全国趋势一致的情况下,非银存款的大幅增加弥补了企业存款的不足。
2
云南省财政与债务分析根据云南省财政厅的数据,近十年财政收入和支出基本呈上升趋势,财政自给能力较弱,对中央转移支付有一定的依赖。一般公共收入由2010年871.19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2278.24 亿元,年均同比增长9.13%, 略高于全国的8.54%。但2022年一般公共收入下降至1949.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至6699.74亿元,赤字明显扩大。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云南省财政自给率始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2022年财政自给率达近十年来最低点,为29.1%,远低于全国财政自给率(78.16%)。其中2022年云南税收收入1197.19亿元,税收占比达61.4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79%)。云南省总体财政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云南省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较高。2019至2022年,中央转移支付占云南省收支缺口比例逐年升高,由2019年81.52%上升至2022年93.36%,且始终高于全国平均占比;2020和2021,云南省的净上缴税收均居于全国下游位置,分别是2201.57亿元和1747.36亿元。
云南省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土地依赖程度,2022年云南省的土地依赖度居全国各省市末游水平,近10年以来云南省的土地依赖度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且在2015年达到最低水平,为15.42%,2019年升至最高水平,为77.53%。2022年05月08日,云南省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严禁以已有明确用途的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的统筹使用。
2.3 云南隐性债务负担分析
从债务角度来看,近年来云南省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债务负担过重,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云南省偿债压力上升,总体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GDP位列全国第十八位。GDP增速位居全国二十三名。云南负债率虽然在2018年有了微弱的下降,但2020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和全国平均负债率有明显的差距。从总体偿债压力来看,2022年云南省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为41.78%,明显高于全国各省市平均水平(29.04%)。在最近五年内,云南省负债率由2017年36.38%上升至2022年41.78%,显示出云南省的负债规模较高,可见虽云南省偿债压力逐年加大,但增幅不明显。
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云南省宽口径债务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国排名处于较低水平。云南省宽口径债务率从2017年的235.21%上升至2022年的248.38%,低于全国平均值351.12%。云南省宽口径债务率年增长为0.81%,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4.83%,显示云南省控制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有一定成效,但依然要注意对于整体债务率的控制。
接下来我们将对云南省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3
云南城投融资情况分析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在2009年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2725亿元,从此发行规模增速不断升高,2022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达50458.81亿元,2009-2022年云南总发行量年均增长率达29.31%。云南省城投债总发行量从2009年的8亿元上涨到2022年的633.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9.98%)高于全国。云南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变化趋势与全国大体相近,2016-2018年出现下滑趋势,此后开始逐步回升,2020年后再次降低。与总发行量不同的是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出现较大波动,在2018年和2022年出现明显下降。
从地区结构来看,云南省各地市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从2022年经济总量和综合财力看,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经济总量位居首位,其次是曲靖市,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等地区。而从城投债融资规模来看,昆明市对资金的吸引远大于其他地市,其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达2584.58亿元。
3.2 云南城投债票面利率逐步回升,2023年到期偿还节奏平缓
2018-2022年,云南和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后两者都有回升趋势,云南有明显上升且增速远超全国。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87%,较2018年下降192BP,发行成本下降。近十年,云南省的票面利率走势基本和全国一致,但总体高于全国。2023年云南城投债票面利率为6.70%,高于全国234BP,较2022年上升148BP,融资成本明显上升。
未来三年云南城投债到期偿还量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云南省城投债到期偿还量621.24亿元,较2022年上升16.40亿元,偿债压力相对增加。假定近期不发债的情况下,2023年后投债到期偿还量逐年下降,在2025年达到谷值(242.58亿元),偿债压力继续减小。从2023年全年来看,偿还节奏相对较平稳。
4
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东南亚等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同时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但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率较低,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高,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人均GDP和消费、出口等多项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
云南省应立足区位优势,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成为区域贸易集散中心。同时作为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后花园,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开拓文旅创新、养老医疗新局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改革突破藩篱,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吸引民营企业家的排头兵,打响“云南效率”“云南服务”和“云南诚信”的营商环境新品牌。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部分地方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2023年8月24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感谢实习生姚以芠和余靖洋对本报告做出的贡献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评【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
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
进出口增速再创今年新低——7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或在筑底——美欧7月制造业PMI点评短周期内主动去库或接近尾声——7月PMI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
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
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八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八月可转债月报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